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之后,我國生豬供給大幅減少。
2019年我國生豬產量4225.31萬噸,較2018年同比下降21.25%。
2020年疊加新冠疫情影響,生豬產能過度下降,豬價持續高位運行,豬肉產銷缺口預計同比擴大32.7%。2020年,我國豬肉產量4113萬噸,同比下降3.3%。
因此,由于生豬供給缺口的擴大,導致豬價持續走高,創下歷史新高,超級豬周期應運而生。得益于此,多家豬企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,助力“養豬大戶”登上富豪榜。即便是普通的養殖戶,最好的時候一頭豬可賣2000多元,隨后利潤開始縮水但也有1500元的盈利,但是截至目前,自繁自養盈利已不足1500元,而育肥戶恐怕1000元的利潤都保不住了。
因為,隨著政策的放松以及較高養殖盈利,多家豬企不斷擴產令生豬供給逐步恢復,當前供應最緊張時期過去,請看數據:
截止到2020年末,全國生豬存欄40650萬頭,比上年末增加9610萬頭,同比增長31%,已經恢復到2017年末的92%。去年能繁殖母豬存欄比2019年末增長35%,也已恢復到2017年的91%水平。
從1月中下旬至今,豬肉價格已連續5周下跌。而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,生豬出欄和存欄都處于持續恢復的過程中。未來預期來看,隨著生豬生產的逐步恢復,豬肉價格有望繼續回落。
日前,多家上市豬企披露2月銷售簡報顯示。由于產能擴張,上市公司生豬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同比增幅較大。同時,伴隨著商品豬均價下降,生豬銷售收入環比也是呈現下降態勢。
但不得不說,站在當前時間點看,隨著生豬供給逐漸增加,豬價下跌,養殖成本上升,本輪豬周期紅利已漸行漸遠。